本篇文章我们来述说燧人氏的钻木取火。
钻木取火的神话典故朋友们早都听说过,而且不仅仅是在语文课本当中,帽儿郎记得初中物理学科中的摩擦起火章节,用的也是这个神话典故。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
这几句话无非就是说在上古的时候,先民们的数量很少,加之野兽横行,先民们拿这些禽兽虫蛇根本没有办法—而先民们的饮食极其简单,那就是不经过任何加工处理的野生水果和海鲜,这些东西腥臊恶臭,对脾胃的伤害太大,所以先民们的身体大都不健康、疾病盛行。
我们现在吃海鲜有很多种办法,或蒸或煮或火锅。
但是先民们就不能这样,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火,所以只能生吃。
后来出现了一位圣人,通过钻燧木的办法取得了火,食物经过烧烤之后就可以消除腥臊味,先民们因为这一划时代的发现而特别高兴,所以共同推举这位圣人作他们的王,统治天下,并且称之为燧人氏。

接下来帽儿郎带领朋友们走进茹毛饮血的上古时代。
茹毛饮血的时代
什么叫做茹毛饮血?
意思就是连毛带血地生吃鸟兽。
对于我们现在的人自然很难理解先民们为什么会这样,帽儿郎跟您叨咕叨咕。
远古时代,人民的生产力水平低下。
生产力低下的原因是智力的低下,也就是说当时还没有完全进化到现代人的状态。

身上依然保留着动物的某些属性,他们饿了就把路边的野果拿来直接吃,把抓住的鸟兽也是生吞活剥;渴了就直接跑到河边,饮用生水。
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于人的身体,尤其是肠胃,伤害极大。
所以先民们极易生病,寿命不长。
那么,在燧人氏钻燧取火之前,大自然有没有火?
答案是肯定的,火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地球存在的时候,估计就已经有火,不过这种火是自然火,比如打雷闪电造成的火灾,或者火山喷发等造成的火灾,毕竟那时候的自然灾害频发,那么由此造成的火灾应该是比较常见的,为什么先民还要茹毛饮血?
这就又回到前面的那个问题,先民身上保留着动物的某些属性,而这些属性里就有动物怕火的属性,遇到打雷、火山爆发等各种自然火后就被吓得惊慌失措,赶紧跑回洞里,所以他们的意识里是怕火、排斥火的,更不要说使用火。

这就是先民们为什么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茹毛饮血的习惯的原因所在。
那么,先民们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开始不怕火、并且喜欢、崇拜火了呢?
原来,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适应的过程当中,先民们因为一些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对火的意识产生了变化,比如有时经过一些动物的洞穴时发现被烧焦的动物,竟然发现香味十分的浓厚,跟他们生吃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就大胆地品尝了一下,竟然发现十分美味。
这就是最早的天然烧烤吧!
看看这个多简单,我们现在的人吃个烧烤多费事,准备各种调料、关键是还要拖个炉子过去,烟熏火燎的多麻烦。
就这样,先民们开始逐渐接受火、喜欢火、崇拜火。

天然烧烤虽然美味,但是现民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这种美味的偶然性太大了,有时候根本遇不到、也吃不到啊,因为这种自然火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发生。
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取火或者自己制造火便成了摆在先民眼前的问题。
燧人氏钻燧取火
远古时代,有一个叫做燧明国的国家。
—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燧木,又叫火树,屈盘万顷,云雾出于其间。有鸟若鹗,用咀去啄燧木,发出火光。
上述引用就是简要介绍燧明国的情况,这个国家的人不能区分春夏秋冬,也不能区分白天黑夜,因为地理位置太靠西,所以太阳和月亮都照不到,这个国家的人是不会死亡的。
如果厌世,就可以直接升天,朋友们记不记得帽儿郎上篇文章中的华胥国,这两个国度简直就是神仙国度。

话说有一天,一位圣人来到燧明国,他可能是因为走路太累的缘故,所以就在燧木树下休息,突然感觉到四周一片光亮,跟这个地方简直格格不入,寻思这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他赶紧起身观看。
东看西看,终于发现了各种端倪。
原来是有一个大鸟,这个鸟长着长脚爪、黑脊背、白肚皮,用自己的尖嘴猛啄燧木树干,啄一下就发出火花。
圣人由此领悟到了取火的方法,他捡起了掉落在地上的燧木枝条,找到坚硬的东西去钻,果不其然发出了火花。

高兴之余,他急忙找到燧明国的人民,教会他们如何利用燧木树枝取火,百姓们都特别高兴,可是他携带来的燧木枝条实在有限,圣人决定换用其他的枝条尝试,效果虽然不如燧木树枝,但毕竟还是能点燃。
就这样,火被人为地发明了出来。
恩格斯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
燧人氏
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使人类与禽兽的生活习性区别开来,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
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燧人氏去世后,葬于今天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建有燧皇陵。燧皇陵始建于什么时候已经无从知晓。其冢高约10米,身围松柏环绕。
本期述说到此为止,感谢朋友们的阅读,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本文生僻字:
果蓏蚌蛤:蓏读音为“luo”。
释义:草本植物的果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IT壹频道。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pindao.com/zhishi/2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