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侄子还是儿子为储君,武则天陷入两难,狄仁杰一语提醒她

武则天于690年即位,建立武周,当时她已经66岁,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就不得不考虑继承皇位的人选。

按照惯例和古训 ,皇位如果要传给同姓的自己儿子,肯定是李显李旦了,可是她是一个女皇帝,儿子又不同姓,只有侄子和她同姓,是武家后人。

立侄子还是儿子为储君,武则天陷入两难,狄仁杰一语提醒她

武则天剧照

为此她茶饭不思,心事重重,自己的亲生儿子李显李旦都还健在,娘家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也在朝中做官,权倾一方。

继位一事作为男皇帝很好办,肯定在自己的儿子中选择接班人,是同姓,江山还在自己人手里。

立侄子还是儿子为储君,武则天陷入两难,狄仁杰一语提醒她

武则天剧照

可是作为唯一的女皇帝,这个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假如她传位给李姓后人,不就是江山易主,沦落他姓,不是武氏天下。

社稷不能旁落,还是要掌握在武氏人中好,经过深思熟虑,她慢慢倾向于在侄子辈中选择继位人,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可以考虑。

立侄子还是儿子为储君,武则天陷入两难,狄仁杰一语提醒她

狄仁杰剧照

为了慎重期间,她即刻招来宰相狄仁杰商议此事,狄仁杰忠心耿耿,多谋善断,老成持重,深得武则天的信任。

没想到狄仁杰一听坚决持反对意见,他说自古皇位传给侄子一事亘古未闻,这是石破天惊的怪事,不仅让武则天的皇威受损,而且会让天下人耻笑。

立侄子还是儿子为储君,武则天陷入两难,狄仁杰一语提醒她

李旦剧照

没想到自己最信赖的肱骨之臣极力反对,武则天心中十分恼火,心里说你们这些人就是念念不忘李唐天下,根本把我武氏没有放在眼里。

作为手段极为强势的一代女皇,认准的事就要干到底,没有谁能阻止,而且是越反对越要这么干。

立侄子还是儿子为储君,武则天陷入两难,狄仁杰一语提醒她

武承嗣、武三思剧照

狄仁杰是一代良臣,权衡的是事关江山社稷的大局,所以敢犯颜直谏,换一般人肯定会迎合武则天的,狄仁杰自知可能要获罪。

对于狄仁杰这样的大臣,武则天知道他这样反对不是出于私心,所以就没想到治他的罪,她又召见狄仁杰商议此事。

立侄子还是儿子为储君,武则天陷入两难,狄仁杰一语提醒她

武则天剧照

再那样直柬可能真的不行,狄仁杰换了个说法,他对武则天说:“立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庙的。”

一语提醒梦中人啊,此话很有道理,论血缘还是儿子亲,百年之后有人建庙上香祭拜,侄子怕是靠不住,武则天沉思良久,决定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

当时她在世的亲儿子有两个,就是是李显与李旦。李显被贬房州,李旦居住在洛阳,她权衡再三,李旦性格太孱弱,所以决定立李显为太子。

立侄子还是儿子为储君,武则天陷入两难,狄仁杰一语提醒她

李显剧照

李显确定为太子后,武则天果断下旨,即刻昭告天下,也断了武氏后人的念想,从此李显成为李唐江山的合法继承人。

公元704年,武则天卧病在床,张柬之等大臣以张易之、张昌宗这两个宠臣不允外人前去探望为由,担心他们二人意图不轨,于是便发起了兵谏,武则天被迫提前禅位于李显。

如果狄仁杰不舍命劝谏,很可能大唐的江山就是武姓后人的,如果武承嗣或者武三思继位,也许会改变历史,有没有后面的开元盛世还很难说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IT壹频道。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pindao.com/zhishi/2358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20日 14:55:49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20日 15:15:50

相关推荐

  • 燧人氏钻燧取火之前,大自然有火存在吗?先民为什么还要茹毛饮血

    本篇文章我们来述说燧人氏的钻木取火。 钻木取火的神话典故朋友们早都听说过,而且不仅仅是在语文课本当中,帽儿郎记得初中物理学科中的摩擦起火章节,用的也是这个神话典故。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 这几句话无非就是说在上古的时候…

    2022年 12月 19日 人文知识
    507
  • 包拯包青天与神探狄仁杰,究竟哪位厉害一些你知道吗?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都同为各自的当朝宰相,并且都是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为官廉洁奉公,政绩昭昭、朝野闻名。 两人一生中判案无数,用逻辑推理进行勘案,令百信信服至极。 他们的事迹一直流传至今,他们便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神探狄仁杰和包拯包青天。 两人中,一位名为狄仁杰的唐朝宰辅,除恶扶善,断案如神,体察民情、居官清正。出任太原大理寺丞期间,…

    2022年 11月 12日 人文知识
    1.2K
  • 浅析清朝对贩卖西南邻国人口事件的打击

    法律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即使是古代也是如此,以中国古代社会来看,自从由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之后,国家建立,这就代表中国社会开始出现统治与被统治阶级,而备受压迫的社会底层,难免会出现一些过激的举动。 统治阶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便会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定最初只是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但后来朝政动荡给人民造成的巨大压力,公然违反制度的行为接…

    2022年 12月 21日 人文知识
    734
  • 浅谈教会沉浸在与其他领主管辖权的斗争中,损坏了不同部分的联系

    01 利益与预兆的同化 封地发生了变化,最初给予利益并建立共享权利制度的有条件和联系性质被固定财产所取代,类似通过家庭继承获得的财产。 从长远来看,这种财产的合并需要法律上的调整,这是通过罗马法理学和马约拉兹戈实现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个人停止继承土地,它继承了个人。 然后,封建财产将其条件性质转变为绝对性,而没有成为自由财产,即市场商品,社会政治制度也受到影…

    2023年 1月 16日 人文知识
    637
  • 晚唐时期的头号明君:唐宣宗李忱

    唐朝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国力由盛转衰,“一代盛唐”就此成为历史。但是即便如此,晚唐仍旧出现了明君!这究竟是如何得来的呢? 唐宣宗李忱(809~859) 唐宣宗的“大中之治” 唐宣宗,真名李忱,唐宪宗李纯的儿子,但因为他是庶出,也正是因为庶出的原因,他自幼缺少皇帝的重视和宠爱。李忱小时候自知与皇位无缘,造就了他从小沉默寡言的性格;由于不爱说话,导致他和人相处时都…

    2023年 2月 2日
    714
  •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官品服色制”,是如何演变的?

    颜色从来是服饰文化的重要部分。西汉的文章中有“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可见彼时在丧事时穿得素净便已经是共识了。织染工艺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颜色可以在衣料上呈现,服饰颜色的规定与要求随之增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中的重要制度“官品服色制”应运在唐代形成,且随着封建制度等级观念日益严苛而变得日益繁杂。 一、天子衣弋绨:唐代以前笼统的官服颜色 用礼服…

    2023年 2月 4日 人文知识
    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