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于690年即位,建立武周,当时她已经66岁,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就不得不考虑继承皇位的人选。
按照惯例和古训 ,皇位如果要传给同姓的自己儿子,肯定是李显李旦了,可是她是一个女皇帝,儿子又不同姓,只有侄子和她同姓,是武家后人。
武则天剧照
为此她茶饭不思,心事重重,自己的亲生儿子李显李旦都还健在,娘家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也在朝中做官,权倾一方。
继位一事作为男皇帝很好办,肯定在自己的儿子中选择接班人,是同姓,江山还在自己人手里。
武则天剧照
可是作为唯一的女皇帝,这个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假如她传位给李姓后人,不就是江山易主,沦落他姓,不是武氏天下。
社稷不能旁落,还是要掌握在武氏人中好,经过深思熟虑,她慢慢倾向于在侄子辈中选择继位人,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可以考虑。
狄仁杰剧照
为了慎重期间,她即刻招来宰相狄仁杰商议此事,狄仁杰忠心耿耿,多谋善断,老成持重,深得武则天的信任。
没想到狄仁杰一听坚决持反对意见,他说自古皇位传给侄子一事亘古未闻,这是石破天惊的怪事,不仅让武则天的皇威受损,而且会让天下人耻笑。
李旦剧照
没想到自己最信赖的肱骨之臣极力反对,武则天心中十分恼火,心里说你们这些人就是念念不忘李唐天下,根本把我武氏没有放在眼里。
作为手段极为强势的一代女皇,认准的事就要干到底,没有谁能阻止,而且是越反对越要这么干。
武承嗣、武三思剧照
狄仁杰是一代良臣,权衡的是事关江山社稷的大局,所以敢犯颜直谏,换一般人肯定会迎合武则天的,狄仁杰自知可能要获罪。
对于狄仁杰这样的大臣,武则天知道他这样反对不是出于私心,所以就没想到治他的罪,她又召见狄仁杰商议此事。
武则天剧照
再那样直柬可能真的不行,狄仁杰换了个说法,他对武则天说:“立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庙的。”
一语提醒梦中人啊,此话很有道理,论血缘还是儿子亲,百年之后有人建庙上香祭拜,侄子怕是靠不住,武则天沉思良久,决定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
当时她在世的亲儿子有两个,就是是李显与李旦。李显被贬房州,李旦居住在洛阳,她权衡再三,李旦性格太孱弱,所以决定立李显为太子。
李显剧照
李显确定为太子后,武则天果断下旨,即刻昭告天下,也断了武氏后人的念想,从此李显成为李唐江山的合法继承人。
公元704年,武则天卧病在床,张柬之等大臣以张易之、张昌宗这两个宠臣不允外人前去探望为由,担心他们二人意图不轨,于是便发起了兵谏,武则天被迫提前禅位于李显。
如果狄仁杰不舍命劝谏,很可能大唐的江山就是武姓后人的,如果武承嗣或者武三思继位,也许会改变历史,有没有后面的开元盛世还很难说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IT壹频道。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pindao.com/zhishi/23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