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历史:穆斯林在印度地区的征服

一、马哈茂德

马哈茂德的这一壮举深受哈里发的尊敬;然而,对印第安人来说,他是肆意破坏和狂热的体现——就像欧洲人的阿提拉和钦吉斯汗一样。

就连穆斯林历史学家也发现现在很难解释他的行为——尤其是他没有表现出在印度建立帝国的意图,尽管考虑到他的英勇和足智多谋,他可以很容易地做到。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他利用印度作为宝库,以获得巩固他的中亚帝国的手段——但他认为印度和印度一样漠不关心,只有在动荡的时候才关注。

他的首都加兹尼是唯一能从他的巨额战利品中获利的地方。他使它成为当时最好的城市之一。

在他的宫廷里,许多学者和诗人包围着他,其中包括著名历史著作《沙赫纳玛》的作者菲尔多西和阿尔伯努尼,他撰写了对印度最全面的记述在欧洲人出现之前的外国人。

马哈茂德的狂热并不完全针对印度教徒和其他异教徒;他同样凶猛地攻击穆斯林异教徒。

因此,他两次对木尔坦发动敌对行动,木尔坦的统治者多德是伊斯玛利派的一个人。

在他第二次对木尔坦的过程中,他杀死了许多当地穆斯林,因为他们没有遵守回归正统伊斯兰教的承诺。

不管人们怎么看待马哈茂德,他肯定是少数几个对印度历史产生持久影响的人之一。

然而,他在军事上的巨大成功并不完全是因为他自己的技巧和英勇。

印度古历史:穆斯林在印度地区的征服

印度北部大约有1000人的政治局势,对一个意志坚定的入侵者非常有利。

印度北部、东部和中部势力之间永久的三角竞争削弱了所有这些势力。

它尤其削弱了古尔贾拉·普拉提哈拉人的力量,而且在11世纪早期的北印度,没有出现任何主要力量来保卫北部平原,抵御马哈茂德的入侵。

当时最伟大的印度王朝,卓拉王朝,离马哈茂德的事迹是如此之遥远,所以他们几乎没有注意到他们。

但对于印度如此容易受到马哈茂德的攻击,可能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阿尔伯努尼了解印度并钦佩印度,他在他的书的第一章关于印第安人的民族性格时评论道:

印度教徒相信没有像他们这样的国家,没有像他们这样的国王,没有像他们这样的宗教,没有像他们这样的科学。

他们天生就吝啬地交流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非常小心地不让他们自己的民族中的其他种姓的人知道,当然,更不让任何外国人知道。

他们的傲慢是如此的强烈,如果你告诉他们库拉桑或波斯的任何科学或学者,他们都会认为你既是一个无知的人,也是一个骗子。

如果他们旅行,与其他国家混合,他们很快就会改变主意,因为他们的祖先不像现在那样心胸狭隘。

印度古历史:穆斯林在印度地区的征服

二、拉其普特

马哈茂德死后,印度获得了一个多世纪的喘息机会,直到新的入侵者再次从阿富汗来到平原上。

印度的统治者并没有利用这种缓刑来修补他们的关系。

相反,在古贾拉·普拉提哈拉王朝灭亡后,印度北部出现了许多拉其普特王国,其统治者通常由于婚姻联盟而彼此密切联系,但他们——或者也许仅仅因为这个事实——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各自的威望。

拉其普特人,以他们的荣誉准则和众所周知的英勇,在决斗中是英勇的战士;然而,他们不擅长协调自己的努力或智胜侵略者的战略和战术。

拉其普特骑兵由不愿轻易接受命令的自由人组成,而罗马的骑兵中亚入侵者是受过特殊训练的奴隶,他们实际上是带着马长大的,不断接受训练。

他们冲向敌人,突然转过马来,在马头的阻碍下,在他们停死的那一刻,射出一束瞄准良好的箭,然后像他们来的速度消失。

这种表演将在其他地方重演,从而摧毁和迷惑敌人,而在穆斯林方面不会造成巨大损失。

但是印第安人并没有被入侵者优越的战略和战术所征服;他们根本无法组织一个协调一致的防御行动。

种姓的区别和统治者与农村居民的普遍分离,阻碍了这种防御努力所需要的团结。

印度从来没有发动过宗教战争或任何其他涉及基本原则的战争。

印度古历史:穆斯林在印度地区的征服

战争是统治者们的一种消遣。为这类战争招募的军队要么是统治者的亲戚——尤其是拉其普特人的亲戚——要么是希望得到战利品的雇佣兵,而这通常是战争的主要目标。

与穆斯林侵略者的军队作战既危险又无利可图,因为他们的宝藏并不容易到达。

另一方面,入侵的军队可以期待在印度有大量的战利品,他们的想象力也被对异教徒发动“圣战”的功绩所激发。

此外,伊斯兰社会比印度社会更更加开放和平等。任何想参军并被证明擅长战斗的人都可以取得快速的进步。

印度军队由国王和王子领导,他们的军事能力不一定与他们的世袭地位相一致;相比之下,他们遇到的穆斯林将军们几乎总是把他们的地位归功于他们优越的军事功绩。

即使是苏丹人,如果他们不知道如何维持自己的地位,也会很快被奴隶出身的将军所取代。

这种军事达尔文主义是早期伊斯兰历史的特征。加兹纳维人和古里人还有德里的苏丹人都是奴隶。

这些奴隶会在中亚的奴隶市场上被购买,然后通过他们的军事实力、忠诚和服从留下印记,一旦他们处于高位,往往会毫不犹豫地谋杀他们的主人,以取代他的位置。

静止不动的印度教社会及其世袭统治者并不是这些人的对手。

印度古历史:穆斯林在印度地区的征服

三、古尔的穆罕默德和对印度北部的征服

在12世纪印度的最后斗争之前,阿富汗和中亚又发生了重大事件。

1151年,加兹尼人及其所有宏伟的宫殿和清真寺被彻底摧毁。阿富汗西部古尔的统治者成为了这种内部冲突的新领导人奋斗

1175年,古尔的穆罕默德征服了木尔坦,1186年,他击败了加兹尼最后的继承人的马哈茂德,后者已经撤退到拉合尔。

穆罕默德利用潘贾布作为进一步征服古尔的基地,去追求他尽可能多地吞并印度的目标。

与加兹尼的马哈茂德不同,他决心统治印度,而不仅仅是掠夺印度。

1178年,他不是很成功的遇到古吉拉特邦的统治者,但在1191年和1192年他发动两个决定性的战役,德里的西北部,该地区的其他著名的战斗,尚未战斗。

塔拉因的第一次战役由德里的乔汉领导的拉其普特联盟赢得。

但第二年,当古尔的穆罕默德带着一万名弓箭手回来时,他击败了普里斯维拉吉和他的军队。

在赢得了这场决定性的战斗后,穆罕默德在几年内征服了几乎整个印度北部。

1193年,他打败了强大的加哈达瓦拉王朝,占领了卡诺伊和瓦拉纳西。

很快,他还占领了瓜廖尔、阿杰梅尔和安希尔瓦拉,当时是古吉拉特邦的首都。这样,拉其普特人的大多数据点就被消灭了。

这些胜利中有许多要归功于奴隶将军库特布-丁·艾巴克,穆罕默德随后任命他为德里的总督。

印度古历史:穆斯林在印度地区的征服

然而,印度东部被另一位幸运的暴发户穆罕默德·巴克蒂亚尔·卡尔吉征服,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晋升为将军。

他占领了比哈尔邦,摧毁了那烂陀大学,大约在1202年,他击败了孟加拉的国王拉克什马纳·塞纳。

后一次进攻如此之快,据说拉克什马纳·塞纳正在吃午饭。孟加拉成为印度伊斯兰统治的次级中心,经常反抗德里的统治。

这从一开始就很正确,因为巴赫蒂亚尔·卡尔吉或多或少在那里管理着自己的政府。

他还试图吞并阿萨姆邦,但在遭受严重损失后不得不撤退。

在印度北部,穆罕默德几乎拥有无限的统治权,尽管他没有设法占领克什米尔。

他还在中亚遇到了麻烦,在那里,古陶器主义的统治者声名鹊起,并在1205年击败了他的军队。

第二年,穆罕默德在印度河附近被谋杀,他庞大的帝国似乎处于解体的边缘:

印度教的王子们再次抬起头来,瓜廖尔和兰桑博尔再次掌握在印度教徒的手中。

在他的主人穆罕默德死后,库特布-乌德-丁采取了决定性的步骤,宣布他从古里德家族中独立出来。

库特布-乌德-丁的女婿,在1210年继承了他的王位,1229年,他被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哈里发的代表庄严地祝圣为德里的苏丹。

他是在与库特布-乌德-丁的同事进行了艰苦的战斗后才赢得这个认可的,他们是伟大的奴隶将军,控制了印度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

印度古历史:穆斯林在印度地区的征服

他还不得不面对拉其普特人的抵抗:

尽管他重新夺回了瓜廖尔和兰桑博尔,但其他几位拉其普特人的领导人(例如,乌代普尔附近的纳格达的古希拉人,以及阿格拉南部的布迪的肖汉人)成功地反抗了他。

就在他之前不久1236年去世后,他在征服了比哈尔邦的巴克提亚尔·卡尔吉的追随者后,重新控制了孟加拉。

这位将军在1206年被谋杀了,但他的同伴们保住了他的领土。

除了这些内部巩固王国的问题,伊尔图米什还必须保卫它,对抗现在出现在印度的蒙古人。

在追捕他打败的国王国王的儿子时,钦吉斯汗在1221年到达印度河。

伊尔图米什成功地阻止了蒙古人,是因为当钦吉斯汗攻击犹太教徒国王时,他明智地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尽管这位国王可以要求伊尔图米什作为穆斯林同胞的支持。

钦吉斯·汗在潘贾布留下了一些军队,在整个13世纪,这里一直是德里苏丹国一侧的眼中刺。

但事实证明,苏丹和他们的军队比印度王子更适合蒙古部落,他们老式而繁琐的作战方法不再适合于对印度有效防御的新要求。

印度古历史:穆斯林在印度地区的征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IT壹频道。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pindao.com/zhishi/2386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21日 13:49:10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21日 14:10:01

相关推荐

  • 大清满汉第一人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乾隆为什么仍让他配享太庙?

    张廷玉是清代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和参与者之一,是清朝军机处制度的首创者和完善者。但就是这样一位功绩赫赫的三朝元老,却被乾隆帝抄家,数额高达36万两! 要知道,乾隆继位之初,对贪腐的惩处力度可谓是空前绝后:超过一千两,斩之!然而,乾隆面对36万两,却只能完璧归赵,并仍然让张廷玉配享太庙!在清朝三百年历史上,唯有张廷玉一个汉人有此殊荣。那么,张廷玉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巅…

    2022年 11月 17日 人文知识
    1.1K
  • 御寇以守备为主,攻占次之:松山战役对明朝靖虏卫防御体系的影响

    明代自腹地至边疆皆设卫所,以巩固统治。不同类型的卫所承担着不同类型的任务,设置于边境的实土卫所,不仅管理卫所的军政,而且兼管卫所辖区内的民政。 《四库全书》中关于靖虏卫的记载 靖虏卫是明代军事体制、军事防御的一个缩影。靖虏卫成立初期,依靠黄河布置防御,多次击败入侵的蒙古族,避免内地遭受敌人掳掠。 宾兔部落驻牧松山后,卫所开始大规模修建城堡,完善其防御体系。万…

    2023年 1月 2日 人文知识
    720
  • “安史之乱”及其“节度使制度”的来源

    “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朝最为辉煌的阶段,也就是唐玄宗的“天宝年间”,所以,它也叫“天宝之乱”。 可是,这个“天宝之乱”, 为什么又叫“安史之乱”呢? 这是因为,这个“天宝之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个人发起的,他们两人一个姓“安”,一个姓“史”。 那么,这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个人,他们又都是什么来头呢?为什么他们会具有这么大的能量呢? 他们这两个人,其实都是唐朝…

    2023年 1月 2日 人文知识
    758
  • 什么是纸上谈兵?纸上谈兵出自哪个典故?

    现如今无论男女老少,甚至孩童都知道这么一句话“纸上谈兵”,何为纸上,谈兵?简单来理解就是要打仗了,两个人还在纸上圈画怎么去打仗,而不是出去看别人怎么布阵,自己怎么应对,简而言之就是空口说白话。 “纸上谈兵”的典故源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一段记载:文中赵括能够熟读兵法,说起兵法那是头头是道,倒背如流,在别人看来这人那可是非常的了不起,兵法都能够熟读,…

    2022年 11月 3日
    2.0K
  • 初级夜市的萌芽:禁烟火、禁夜作,被限制的汉代夜市该如何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市场随处可见、随时可见,夜市作为夜晚出现的生活服务消费市场,时至今日仍风靡于各大城市。 关于中国夜市的起源,几乎所有的观点都认为我国古代的夜市兴起于唐代后期。事实上,我国最迟在汉代就已经产生了夜市。 尽管当时因为封建统治,一般城市实行夜禁制,在公共空间夜晚活动被严格禁止。但是汉代夜市仍然在这种特定的背景下产生了。 一、汉代夜市概论与特殊成因 在…

    2022年 12月 17日 人文知识
    724
  • 宋明两朝都产生了”新儒学”,为何宋朝压制人性,明朝却解放人性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孔孟之后的儒学学说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理学发展到他这里,最终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思想体系。 朱熹是理学道统的确立者,他的《伊洛渊源录》以二程为中心,将北宋五子排成理学谱系,确立理学传承,此后,北宋五子成为宋代儒学的正统,程朱理学也成为封建社会下的意识形态。 然而,中国历史上出现“新儒学”的朝代不只有宋代,明朝也有,且与宋代出现新儒学的时…

    2023年 1月 9日 人文知识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