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危受命,却无勇挑重担之术的宋钦宗陪北宋一起崩塌

大宋皇帝的内心都有自命不凡的天然优越感。

这一点自信来自于他们的祖先太祖皇帝赵匡胤。在赵匡胤看来,后周无论如何也难以为继,郭威英名盖世,却难违天命,自己中道而卒,连个继承大统的子孙也没有,只得仓促认个义子柴荣,把霸业传位于他。继承大统的柴荣,本有一统天下的旷世气概,只可惜天命不足,霸业未成身先死,只得把横扫北戎、一统中原的宏愿交于自己年仅八岁的儿子,寄希望于未来。这时候的中国南辕北辙,正是群雄争霸的炽热期,南征北战多年的将士,要把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寄托在一个八岁的孩子身上,想想都害怕。他们宁愿把自己交给一个能担当重任,和大伙一起拼杀的武将手上,也不愿为了那虚荣的道义而在一个八岁的孩子手下听天由命讨得未来。于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陈桥兵变”,赵匡胤被推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大宋诞生了,从此以后,赵匡胤的内心被“舍我其谁”的情绪深深笼罩着。

这就是北宋皇帝骨子里特有的优越感。宋太祖赵匡胤自不必说,宋太宗赵光义也是自信满满,雍熙北伐虽然失败了,他仍然相信北宋还有未来。接下来,宋真宗、宋仁宗父子满怀希望,总以为用自己的怀柔政策可以冰释一切,保大宋屹立不倒。宋英宗、宋神宗自信改革可以再造大宋,只要改革以前的弊端就能挽救一切,宋哲宗年轻气盛,大胆伐夏,而宋徽宗用玩艺术的逻辑涂抹政治、混迹官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深信北宋在自己手里会转国运。

临危受命,却无勇挑重担之术的宋钦宗陪北宋一起崩塌

宋钦宗赵桓莫不如此。殊不知他的心胸和才智,其实超不过他任何一个祖辈,甚至连平均水平也达不到,资质平平,却临危受命,被推上历史之巅。

赵桓是宋徽宗赵佶的嫡长子,元符三年(1100年),生于坤宁殿,母亲为显恭皇后王氏。政和五年(1115年)赵桓被立为太子,宣和七年(1125年),拜开封牧,不久,宋徽宗禅让,赵桓登基,成为北宋第九位皇帝,也是最末一位皇帝。

相比历史上皇位争夺的情景,赵桓登基完全是不由自主的,皇位来自于父亲的受封,所以被后世尊奉为‘宋钦宗’,意思是先皇钦定的皇帝。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国在消灭了辽国之后,霸占了大部分北方领土,然后,金主完颜晟分兵两路南下进攻宋朝。面对金国的步步紧逼,宋徽宗赵佶因受惊吓而昏厥,太医和群臣紧急抢救苏醒后,第一句话就喊道“拿笔来”,快速写下“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之后,就躲进自己的宫中不再理事,时年二十五岁的皇太子赵桓被迫上位,改元靖康。

皇位不是争来的似乎少了些劲头,登基之后的赵桓并没有群臣期待的那种力挽狂澜、振作北宋的状态。反之,非常时期,更暴露了他性格之中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的一面,平时不学无术、胸无大志、不思振作的缺陷更是展露无遗。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渡过黄河,向京师开封直逼而来,宋钦宗下令京城戒严。这时,朝廷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金军势不可挡,朝廷要南下或内迁,避其锋芒,具体方向都勘探好了,那就是湖北襄阳,代表人物是当朝宰相白时中、李邦彦。一种意见认为朝廷决不能南迁,皇帝更不能逃跑,认为大宋宗庙、社稷根基、百官万民都在京师之地,朝廷和皇帝怎能只顾自己逃跑而置祖宗江山社稷于不顾呢?代表人物是太常少卿李纲。

临危受命,却无勇挑重担之术的宋钦宗陪北宋一起崩塌

朝廷陷入是战是逃的争议之中,宋钦宗赵桓一时难以抉择。按照他的本意,他是要逃的,而且让后宫提早做准备,预计第二天凌晨就出发。可太常寺少卿李纲关键时刻勇闯皇宫,当面痛斥那些逃跑派的意见,力劝皇帝要坚守京师,调动全国的勤王部队进京,与京城百姓一起确保京师安全。

这一回合,主战派取得胜利,宋钦宗赵桓勉强同意坚守京师,任命李纲为东京留守,负责保卫东京,抵抗金军的进攻。李纲立即传令军民:“圣上主意已定,决心守城,敢有再说离开京师,扰乱人心者,斩!”守城军民情绪高涨,决心与金军一决高下。

在李纲主动挑起保卫京师重担半年多的时间里,宋金多次交锋,互有胜负,金军并没有按预想的那样,轻松拿下宋朝的东京,李纲带领临时拼凑起来的一万余禁卫军,艰难地守卫着北宋京师重地。

临危受命,却无勇挑重担之术的宋钦宗陪北宋一起崩塌

一个要攻,一个死守,两家都难。可要命的是胸无大志的宋钦宗只知北宋之难,不解金军之不易,在投降派的唆使下又一次动摇了,他不想再这样艰难地守下去了,竟然背着李纲私下里向金军割地求和。

奇巧的是,金军也已经筋疲力尽,竟然暗地里向宋朝派来了双方议和的使臣。只是宋朝方面对此一点感觉都没有,他们只知道自己死守的艰苦,全然不了解金军强攻而造成的重大损失,可悲的是,宋钦宗及其近臣没有看到敌方的颓势,不能正确认识李纲顽强守护京师的积极意义,过早地做出了向金军求和罢战的投降决定。

更加蹊跷的是,两国求和息战的使臣在半道上竟然不期相遇了,宋朝的使臣为了表功,主动把金军的使臣带到赵桓面前。金军使臣说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说词:既然宋朝皇帝禅位,两家既往不咎,希望新帝重修于好,派大臣和亲王前来金营和谈。

见金军前来议和,宋钦宗暗地里长吁一口气,他问询大臣谁可以去金军议和,竟然无一人敢于出头,快人快语的李纲又一次挺身而出,愿意前去与金军和谈。

优柔寡断的宋钦宗这时倒显得很干脆,坚决不同意李纲前去和谈,点名让枢密院的李梲亲往。因为皇帝知道,李纲锋芒太露,不但和谈不成,说不定还会挑起新的战争。李纲据理力争,给宋钦宗进一步分析了和谈的利弊,不要一味退让,利用和谈作为缓兵之计,等各地勤王部队到来之后再做打算。

临危受命,却无勇挑重担之术的宋钦宗陪北宋一起崩塌

然而,和谈结果正如李纲所担心的那样,金军狮子大张口,提出的条款完全超越了北宋的承受范围:宋朝给金军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尊称金帝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派宰相、亲王到金营为人质,把金军送过黄河。

如此苛刻的条件,宋钦宗还是答应了。康王赵构主动请缨,和宰相张邦昌前去金营做了人质。

金兵退去不久,李纲也遭到排挤免职,宋钦宗赵桓依然幻想能做几天太平天子。

没有了李纲的宋朝犹如没有了刀枪的士兵,金军南下便肆无忌惮。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完颜晟再次武力进攻宋朝。金军以完颜宗翰为左副元帅,完颜宗望为右副元帅,兵分东西两路进攻中原。

两个月后,金军攻陷了东京开封,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加之雨雪交加的天气,北宋京城一时之间成为人间地狱,死骨累累,哀鸿遍野,开封城尽显败亡之惨状。

万般无奈之际,宋钦宗亲率众大臣主动前往金营求和,按照金军的要求,奉上了宋朝的降表,向金俯首称臣,乞求宽恕。首次进金营求和,宋钦宗饱受屈辱,三天后被放回时,赵桓当着迎接百姓的面竟放声大哭。

临危受命,却无勇挑重担之术的宋钦宗陪北宋一起崩塌

回宫不几日,惊魂未定的宋钦宗又一次收到金军敲诈勒索的天价账单,此时的宋朝,早已被搜刮一空,按照金军的指令,宋钦宗不得不第二次踏进金营求和。金人变本加厉,宋钦宗受到的冷遇和屈辱更加残酷,他真正体会到了度日如年的煎熬。

临危受命,却无勇挑重担之术的宋钦宗陪北宋一起崩塌

宋钦宗不得而知的是,这才是他人生苦难的开始。这一次进金营,他没有盼来回去的日子,而是被金军押送着一路北上,从开封到相州,过太和岭再到北京,半年之后,被囚禁在金国最偏僻的边陲小镇——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境内)。这一年是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八月),直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春,金主完颜亮突发奇想,为了戏谑仇敌宋钦宗赵桓和辽天祚帝耶律延禧,让这两位阶下囚比赛马球,宋钦宗受惊吓掉下马来,被金军乱箭射死,算下来,赵桓在金军的囚禁中苟活了三十三年之久,于他,无疑是人生悲剧,于大宋、于中原华夏民族,何尝不是一场痛心疾首的大灾大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IT壹频道。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1pindao.com/zhishi/25632.html

(0)
上一篇 2022年 12月 26日 14:14:06
下一篇 2022年 12月 26日 14:35:02

相关推荐

  • 三次发生在中国的战争,却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走向

    世界历史可谓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并对世界各地伸出殖民掠夺的魔爪、西方的事件几乎影响了全世界的走向;而世界的历史也围绕着西方历史所展开。可你知道吗,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战争就直接或间接影响、并改写了西方的历史 而这首先要说到的就是汉匈之战,自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开始、汉武帝对匈奴展开了多年的自卫反击战,特别是发生在公元前1…

    2022年 11月 5日 人文知识
    1.3K
  • 关羽和夏侯惇单挑,张辽不来阻止谁能获胜?原著说的很清楚!

    夏侯惇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十四岁就能持刀杀人,他是曹操早年起兵时,最早跟随曹操打天下的将领之一,称得上曹魏的开国元勋。 根据史书记载,夏侯惇不但是曹魏勇猛善战的将军,他也是最忠于曹操的将领之一。因与吕布交战时被射中左眼,又被人们称之为“独眼夏侯”。 夏侯惇是曹操的猛将,关羽是刘备的猛将,很多人都想知道,夏侯惇和关羽他们二人谁更厉…

    2023年 1月 16日 人文知识
    592
  • 诸葛瞻为什么没有得到诸葛亮的真传?

    诸葛瞻是正史中记载的诸葛亮唯一亲生儿子,另外,诸葛亮还有一个养子诸葛乔,原是诸葛瑾次子,是过继而来,25岁即早逝。 诸葛瞻,字思远,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充满了诸葛亮对他未来的期望。出生时,诸葛亮已经46岁了,算是老来得子,自然宠爱有加。一次在给大哥诸葛瑾的信中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从这信中,既可以看出诸葛亮对自己孩子的喜爱,也表…

    2022年 12月 18日 人文知识
    760
  • 大清满汉第一人张廷玉被抄家36万两,乾隆为什么仍让他配享太庙?

    张廷玉是清代康乾盛世的缔造者和参与者之一,是清朝军机处制度的首创者和完善者。但就是这样一位功绩赫赫的三朝元老,却被乾隆帝抄家,数额高达36万两! 要知道,乾隆继位之初,对贪腐的惩处力度可谓是空前绝后:超过一千两,斩之!然而,乾隆面对36万两,却只能完璧归赵,并仍然让张廷玉配享太庙!在清朝三百年历史上,唯有张廷玉一个汉人有此殊荣。那么,张廷玉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巅…

    2022年 11月 17日 人文知识
    1.1K
  • 宋英宗赵曙有几个女儿?她们分别嫁给了谁?

    宋朝的皇帝子女,普遍不多,宋英宗赵祯是不是也这样呢?他有几个女儿?她们又分别嫁给了谁呢? 历史上宋英宗赵曙有四个女儿,都是皇后高氏所生。看看她们都分别嫁给了谁? 第一徐国公主 她是宋英宗赵曙长女,父亲登基后,1066年,进封徐国公主,同年下嫁左卫将军王师约,也是从现在开始,宋朝公主下嫁都行舅姑之礼,驸马都尉不提升行辈。1066年,王师约上表奏请自大长公主以下…

    2022年 11月 8日
    991
  • 古代活人殉葬,人能在墓室里活多少?

    古代活人殉葬到底有多残忍? 据说朱元璋去世时,选了46名女子殉葬,然而离奇的是墓中女子的双腿似乎被刻意摆成了O型,还有人身体灌满了水银。 古代是怎么样用活人殉葬的,人在墓室里能活多久呢? 越是原始野蛮的时代,活人殉葬就越普遍,夏商周时期的贵族,地位低一点的拉上几十个活人陪葬,地位高一点的可能有几百上千活人陪葬。曾有专家在安阳发掘出了一座殷商大墓,结果墓中遍地…

    2022年 11月 11日 人文知识
    1.2K